手机是“防痴呆神器”?专家:这样刷,越刷越聪明→

编译:公子欣

随着第一代数字技术使用者步入老年

科学家开始关注一个问题:

使用数字技术是否会增加痴呆风险?

尽管社交媒体上充斥着

“数字痴呆”“科技伤脑”等论调

认为一直接触数字技术会使认知能力恶化

但一项发表于《自然·人类行为》的最新研究

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——

数字技术反而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衰退

挑战传统认知:

数字技术或成“认知储备”关键

这项由贝勒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开展的荟萃分析,综合了136项研究、覆盖了超40万名平均年龄68.7岁的成年人数据(平均跟踪6年),发现使用数字技术的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降低58%。即使排除社会经济地位、教育程度、年龄、性别、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,这一保护效应依然显著。

研究合著者、贝勒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副教授Michael K. Scullin指出,人们常抱怨科技让人“变笨”,但该研究表明,适度的技术使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锻炼。

技术如何保护大脑?

三大机制揭秘

01

认知挑战激活脑力

使用科技产品常被认为会导致身心怠惰,但对在成年后才接触电脑、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当代老年人来说,使用新技术是具有认知挑战性的,因为技术需要持续学习适应,比如了解新的软件更新、解决网络中断问题,或过滤网页广告等。

如果长期坚持使用,并真正投入其中,即使可能带来挫败感,但这种持续适应过程能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神经可塑性。Scullin比喻道:“就像健身时的肌肉酸痛,短期不适换来长期收益。”

02

社交连接对抗孤独

视频通话、电子邮件、即时通讯等技术,可以帮助老年人(特别是无法经常见到家人的群体)维持跨代际社交,减少孤独感。

研究表明,更强的社会联结与更低痴呆风险直接相关。“不仅能通话,还能即时视频、分享照片、收发邮件,所有操作都在一秒内完成,这在过去难以想象。”Scullin强调。

03

“数字辅助”维持独立性

当认知变化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丧失时,电子提醒、GPS导航、在线银行等功能,能辅助老年人保持独立。研究人员称,这种“数字辅助”在整体认知功能衰退时,可作为补偿支持系统,帮助老年人延缓功能性衰退,降低痴呆诊断风险。

研究人员表示,随着临床实践向个性化精准医疗方向发展,需要确定这种“数字辅助”对哪些人群有效,以及有效期有多长。

科学建议:

如何引导老年人健康用科技?

尽管Scullin承认数字技术存在负面影响(如分散驾驶注意力,或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替代了持续的面对面交流),但他也强调,促进老年人健康使用科技产品对其认知健康的益处,完全回避可能错失认知保护机会。

专家建议:

从简单应用入手:

如相册、通讯录、日历等APP,保持耐心学习;

鼓励创造性互动:

虽然难以预测无休止刷短视频对认知的影响,但制作创意短视频、参与线上互动建立社交关系,会更有益;

平衡使用场景:

避免科技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。

“我们可以花很长时间来讨论

使用科技产品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。

然而,
自1990年代以来,

科技产品对老年人认知健康的净效应是积极的。”

Scullin总结道。

焦点新闻
南阳市科协五届五次全委会议召开 2024年南阳市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座谈会成功召开 市领导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 南阳市科协五届四次全委会议召开 市科协领导到方城县调研科普工作
关于科协 科普之家 学会之家 党务党建 反邪教工作 人才之家 青少年科技教育 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:南阳市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:0377-63132535

河南省南阳市范蠡东路1666号5号楼办公室 备案号:豫ICP备14014232号-1

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01号 网站制作:南阳创想网络